湖南省春节文化特色地区分布攻略
1、土家族春节文化特色地区
龙山县捞车河土家年习俗
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河村,吊脚楼鳞次栉比。捞车河是土家族聚居区,土家年习俗保存完整。每年春节前后,村民身着节日盛装,杀年猪、做团馓、打糍粑、推豆腐、贴春联、送亮……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土家年习俗,既增添了节日气氛,又给这个传统村落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。
龙山县农车乡大摆手节
农车乡素以摆手歌舞而著称,大摆手节从每年正月初九进堂,正月十一散场,历时3天3夜。节日期间,土家族男男女女穿着民族盛装,一路欢歌涌向摆手堂,形成“红灯万盏人千叠,一片缠绵摆手歌”的盛景。
龙山县靛房镇舍巴日
舍巴日是以歌舞酬神的土家族祭祖盛典,在靛房镇从正月初六开始,至正月初九结束。其内容主要有祭典仪式和酬神歌舞乐剧,如土家族小摆手、摆手歌、摆手锣鼓、打溜子、毛古斯舞、牛角、土号。
龙山县桂塘镇土家山歌群英会
土家山歌在桂塘镇广泛流传。每年正月初九,各村寨都会开展盛大的土家山歌会,全村男女老少聚在一起,以山歌的形式抒发对新年的美好期盼。摆手堂、村头、凉亭、火塘、山坳、河滩,都可以见到三五成群的人围着唱山歌。
龙山县桶车乡狮子灯节
桶车乡土家人玩狮子灯,以祈求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每年从正月初一开灯,十五收灯,历时半个月。尤其是该乡花棚村,玩狮子灯活动历史悠久,过去表演时可以叠48张桌子,以品字形层层升高,狮子叠次而上,极具观赏性。
保靖县迁陵镇土家调年会
土家族调年会于正月初二至初八举行,活动内容有:千人调年会、歌舞音乐会、土家族打溜子、民乐演奏会、民间传统体育竞赛、百人山歌会、龙狮舞会、千人大摆手等。
永顺县灵溪镇舍巴节
舍巴节,意为“跳摆手舞的节日”,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,如今发展为祭祀、祈祷、歌舞、社交、体育竞赛、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。灵溪镇每年正月初三开始在文化休闲广场举办舍巴节,各种活动异彩纷呈。
2、苗族春节文化特色地区
乾州春会
乾州“春”是元代杂剧兴起后的一种街头艺术,是戏剧与竹纸扎艺的有机结合。每台“春”人物故事一至三人,“春”造型夸张,色彩鲜明,选择奔、跳、跃等高难度动作,塑造和刻画人物形象,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。
花垣县苗年
苗年是花垣苗族人们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,一般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日至正月十五。节日期间,人们走村串寨,携腊肉、米酒、糖果、糍粑等礼品探亲访友,还有舞龙狮、耍武术、玩绝技、荡秋千、唱山歌、猜灯谜、看戏等娱乐活动。
3、汨罗市长乐故事会
长乐是一座千年古镇,起抬阁故事会历史悠久。每逢农历正月初至元宵节,长乐人自发分成上市街和下市街两个团体,举行故事会竞赛。长乐抬阁故事会是一项集惊、奇、险、巧于一体的传统民间杂技,其特点是以民间历史故事中的人物、事件、画面为镜头,通过人与道具的完美结合,配以玩龙、舞狮、彩莲船、腰鼓等,来吸引观众。
4、南县双百龙灯花鼓闹新春
南县俗有“龙灯花鼓戏窝子”的美誉,舞龙和地花鼓是人们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。南县地花鼓成为国家级“非遗”项目之后,成功举办了两届地花鼓艺术节,且每年元宵节都要举办“双百”龙灯花鼓(100条龙、100对地花鼓)活动,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。
5、南岳区南岳庙会
南岳庙会每年农历正月举行,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。庙会以“三星点吉祥”活动拉开序幕,庙会前半个月,就有福星、禄星、寿星,在大庙正殿为来自四面八方的儿童点红。庙会前后各路戏班陆续进驻南岳,在古镇四街和大庙内搭台唱戏,持续半月之久。还有各路武林高手相聚南岳,摆擂台比武切磋。
6、张家界城区元宵灯会
张家界城区元宵灯会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民俗节日。有舞龙灯、狮子灯、大庸阳戏、花灯戏、大庸硬气功等各种表演。今年2月8日(腊月二十八)至2月25日(正月十六),张家界城区将举办大型灯展;正月初三到正月初八,民族民间艺术陆续登台表演;元宵节将有2000名文艺表演人员集中展示龙灯、花灯等20多种传统民间文艺。
7、耒阳市敖山庙会
敖山庙会是以民间信仰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文化活动。每年正月初二,当地6个村的村民吃过早餐后,抬出3艘纸船至鳌山庙集中,朝拜神灵后,于上午8时左右,万炮齐鸣,锣鼓喧天,分成3支队伍,按祖辈规定线路向各自然村巡游,共贺新春。
8、汝城县香火龙
香火龙是汝城一种独特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。招龙仪式多在每年元宵节期间,以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、国泰民安。香火龙由稻草、棕叶、竹片、竹竿及特制龙香编制,造型威武,结构精美,技艺精湛,香火绮丽。
9、岳阳楼区汴河街春节庙会
汴河街春节旅游文化庙会时间从正月初四至正月十五。既有被誉为宫廷戏的巴陵戏,也有具有乡土气息的岳阳花鼓戏,并集合了华容夹叶点子、洞庭渔歌、平江花灯戏、平江皮影戏、临湘天狮,还有现代歌舞、器乐演奏、京剧、魔术杂技等多类型文化活动。
10、新晃侗族自治县天井寨春节习俗
新晃侗族的春节色彩斑斓。在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期间,天井寨的人会开展闹年锣、放鞭炮、敬龙神、吃团年饭、给家畜禽果树喂年饭、守岁火、抢头水、辨鸟鸣、踢毽子、唱傩戏等系列文化活动。尤其是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侗族傩戏,现存剧目21出,演唱对白全部用侗语,至今仍保留着原始、古朴、传神的风格。
11、溆浦县蚕灯舞
蚕灯是溆浦县大华乡小黄、竹园两村张姓家族的族灯,其造型和表演举世无双。每逢春节,他们玩蚕灯欢度佳节。蚕灯是用竹篾编织而成,全长5.3米,分头、身、尾3节,由3人合舞一串灯。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动物灯、故事灯等,简直就是灯的海洋、蚕的世界。
12、江华瑶族自治县火烧龙狮
“火烧龙狮”是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传统节目。每年元宵节,家家户户晚饭后便备足鞭炮,守候舞龙舞狮队从家门口经过。彩狮和滚珠龙从街头舞到巷尾,街道两旁的男女老少就点燃手中的鞭炮,投向街中的龙狮。鞭炮鼓锣齐鸣,龙狮并舞,场面极为壮观。
13、桑植县游神
桑植白族游神分布在马合口、麦地坪、淋溪河、走马坪、刘家坪、芙蓉桥、洪家关7个白族乡。游神活动,先是请神,然后浩浩荡荡的队伍抬神出巡,走到各家各户,都有文艺表演,即娱神。最后是赛神,通过游神活动,感谢神的庇护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