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省到“特色地区”过“特色春节”
去年底,省文化厅在全省开展“春节文化特色地区”评选。经过各市州推荐,并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审议,最终确定13个春节文化特色地区。这些地区连成了一张具有鲜明特色的春节文化分布图,为游客了解、体验我省各地过年习俗提供便利——
本报记者 李国斌
通讯员 胡敏 杨庆怀 孙琴琴
湖南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文化艺术传统,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。省文化厅发布“春节文化特色地区”,希望游客在三湘四水过个快乐年,感受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。
湘西:少数民族地区年味浓
地处湘西区域的吉首、张家界和怀化等市,聚居了土家族、苗族、侗族、瑶族、白族等少数民族,他们的生活方式独特,年味也更浓。
龙山县是土家族人们过年习俗的典型代表。过年是土家族最隆重的节日,他们有过小年和大年之分。小年是腊月二十三;大年比汉族提前一天,叫“过赶年”。
土家族过年不但在时间上有其独特之处,且年事活动持续时间长,内容丰富多彩。进入腊月,土家人便开始打粑粑、做团馓,节日气氛笼罩土家村村寨寨,一直到来年正月十五,堂屋中撤下祭祀围帐,摆手锣鼓收场,整个年事活动才告结束。在土家族聚居区,打粑粑、做团馓、插柏梅、贴钱纸、贴门神、吃团年饭、守岁抢年、拜年等年事活动,代代相传。
捞车河土家年习俗、农车乡大摆手节、靛房镇舍巴日、桂塘镇土家山歌群英会、桶车乡狮子灯节等,龙山县的这些特色活动,与保靖县迁陵镇土家调年会、永顺县灵溪镇舍巴节一起,展现了土家族过年的传统习俗。
湖区:渔民过年闹春庆丰收
益阳和岳阳地处洞庭湖腹地,这里大多是渔民,以养殖和种植为生。同时,这里还是移民地区,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碰撞,孕育了具有湖区特色的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。每到春节,湖区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迎新春庆丰收。
“南县地花鼓”,是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。每逢春节,南县人们都要玩龙舞狮、打地花鼓。特别是地花鼓成为国家级“非遗”项目之后,南县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地花鼓艺术节,并连续两年举办了“双百龙灯”(100条龙、100对地花鼓)闹元宵活动。
在岳阳楼区,春节是老百姓文化娱乐活动最集中的时候。孩子们聚在一起打陀螺、滚铁环、踩高跷、踢毽子、跳房子、放炮竹,成年人则玩龙舞狮、看戏。从大年初一开始,狮龙队就走村串户拜年。而春节旅游文化庙会上,熙熙攘攘的人流、琳琅满目的商品、特色迥异的小吃,给老百姓提供了一场文化盛宴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