泸溪傩面具:传承古老的文化表情
6月中旬,泸溪县在白沙镇盘瓠广场举行了踏虎凿花、傩面具、辰河高腔等精彩绝伦的非遗展示活动。周边的群众纷至沓来,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。
在泸溪傩面具展示处,十二生肖惟妙惟肖,栩栩如生。
现场,傩面具代表性传承人吴兴知,现场展示了雕刻技艺。他取出了一块长30多厘米、宽20多厘米的上好桐木料,摆正、放平、固定,摆好锤子、斧头、圆凿、平板凿、方凿、三叉凿、棕线等工具。然后,拿起锤子与凿子,开始凿刻了。
笔者上前问道:“吴师傅,准备雕刻个什么呢?”
“判官!就是民间的‘和事佬’喽!专门负责协调矛盾纠纷的。”吴兴知乐呵呵地答着,手中的活计,丝毫没有停下来。
“判官是个什么形象?”
“正直、公正、威严啊。”
说话之际,吴兴知的额头上渗下了汗水,工作台上散落许多木屑与刨花。尽管还有精刻、打磨、着色、开光等多道工序,可是“判官”的大致形象,活灵活现地尽展眼前:眼呈圆凸深浮雕状,尖耳,大鼻,獠牙暴露……采用“人兽合一”和夸张变形等表现手法,极具艺术感染力。
吴兴知说,涂上色彩之后,黑脸獠牙,红眼尖耳……
傩面具,又称“鬼脸壳”,是当地古老的民族民间手工技艺之一。它们造型各异,功用不一,种类繁多,有12生肖、36诸天罡以及地狱判官、小鬼、牛头马面等等。按功用造型可分为祭祀面具、驱鬼面具、战争面具、跳香面具等,并被广泛应用于驱鬼逐疫、傩戏、祭祀等多种民俗活动,体现一方人群的生活风貌、宗教信仰和民族心理。
在传承方式,以师徒传承为主,主要传授面象、开光口诀和制作技艺。
吴兴知,1963年9月出生于泸溪县兴隆场镇,这是一个苗汉杂居之地,巫傩文化氛围浓厚。从小耳濡目染,酷爱木雕艺术和巫傩文化,也曾师从过一代傩面具雕刻大师李楚汉。经过30余年努力,他的雕刻技艺日趋完善,雕刻的傩面具深受土家苗寨的欢迎,获过奖出过国。2009年,他的苗族跳香面具,在湘鄂渝黔首届民族旅游商品大赛中荣获金奖。
现在,在泸溪从事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人,颇有名气的还有兴隆场的梁铁和浦市的刘明生等。
“泸溪傩面具,很神秘,也很精致,传承着千年文化表情。做好保护与传承工作有着重要的价值。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杨芳玉说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