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潭县旅游指南
红色湘潭坐拥十一万亩荷塘,油纸伞、剪纸、唢呐鲜活了“中国湘莲之乡”。
这是红色之旅、毛泽东、彭德怀、罗亦农、陈赓、谭政从这里走出;
这是一次发现之旅。
湘潭县:
万亩荷香沁纸伞
唢呐声声响莲城
●新体验:去河口看万亩荷塘、听胡秀英讲剪纸故事,到石鼓看油纸伞制作,听“青山唢呐”的高亢旋律。
●路线:长沙—长潭西高速,“湘潭”出口下—老107国道—湘潭县河口镇。(80分钟)沿老107国道直行,1.5小时到石鼓镇。
沿老107国道,朝河口镇方向行驶,突然就撞见一片无边的荷塘。绿叶铺满大地,大大小小的莲蓬在硕大的荷叶中探出头来。
这里就是位于河口镇三联村的湘莲基地,七八月间赏荷季节,荷花竞相开放,满眼的绿和点缀的红。花季一过,村民就在荷塘边摆上新鲜的莲蓬,过路车辆停了老长。
曾获得过全国“十把金剪刀”第一名的剪纸艺术家胡秀英就住在荷塘附近,或许正是这缕缕莲香赋予了她创作灵感,用自己的一双巧手让“湘潭剪纸”蜚声中外。
一进她的家,墙上挂的、地上铺的各种剪纸让你目不暇接。最惹眼的是《刘海砍樵》(湘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),26幅剪纸画一字排开,像连环画般娓娓道出刘海哥和胡大姐的爱情故事。
仔细看这些剪纸,背景、衣服、人物姿态竟没一个重样的,更让人啧啧称赞的是胡秀英剪纸是不打样稿的。看了琵琶演奏,她就剪了《七仙奏乐》;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,她剪了幅《秋思图》,还配上自创的诗歌:“秋风吹拂菊花开,夜梦相思君常来,花儿望你莫败坏,等君回来你常开”;母亲去世时,她哼着“在那遥远的小山村,小呀小山村……”剪出一幅《妈妈的吻》寄托哀思……她将满腹故事都变成剪纸,有时一剪就是一通宵,获奖无数。她最大的心愿是在老家白石村开一家剪纸小店,收几个有天赋的徒弟传承这门手艺。
与“湘莲”、“剪纸”一样声名远播的是石鼓镇有600年历史的“油纸伞”。大大小小的荷塘沿着老107国道绵延,循着莲香到达小镇,14家油纸伞店铺装点老街,随便敲开一家,都可看到花花绿绿的油纸伞倒挂半空中,伞面上多是写意式的中国画,梅兰竹菊、喜鹊、仙鹤等,在美国、日本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等国家很受欢迎。在任何一家,你都可看到制伞过程,多达80多道工序,至少要5天才能完工。
到了石鼓镇,你可能时不时就会听到唢呐声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青山唢呐”(包括青山桥、石鼓、汾水三镇)在这个小山冲里响了两千多年,是婚丧嫁娶、巫傩祭祀不可缺少的礼乐。上世纪五十年代,一曲《哭懵懂》曾两度吹进中南海。
“我9岁就开始学唢呐啦!”,81岁的左克和是“青山唢呐”的传人,须发全白,唢呐陪伴了他70多年,一家4人都是县里吹奏唢呐的高手。2011年12月,由他领队的青山唢呐艺人赴台湾演出7场,场场爆满。说话间,三代四个男人全来了,一鼓作气合作了祖传曲目《大放羊》、新创曲目《祈丰年》,霎时,天地间只闻高亢的唢呐声,身后的广袤田野回声缭绕。
市长、县长谈旅游
湘潭县“1361工程”
创建“旅游强县”
湘潭县将以创建湖南旅游强县为契机,围绕“神州人文圣地、三湘休闲乐园”的主题,按照“1361”,即“一核三带六区一道”旅游发展空间布局,着力建设湘潭县城旅游核,湖湘文化、泛白石文化、湘莲生态旅游产业带和现代农业旅游、红色文化旅游、白石文化旅游、湖湘文化旅游、湘莲文化旅游、山地生态休闲产业聚集区以及生态文化景观绿道体系。做好“人文旅游、红色旅游、生态旅游”开发文章,将湘潭县建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、旅游产业聚集区,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产业高地、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。
—— 湘潭县委副书记、县长傅国平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