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上最美妙的饮料发源于此,成为她的名字,刻入灵魂的印记。
她偏居一隅,却是人才辈出的“进士之乡”,2名状元、127位进士,曾在此酣畅挥毫。
她被秋月春风的情怀滋养,被诗酒年华的故事充盈,却又血性方刚,25位将军叱咤风云,万千男儿淌血沙场。
而今,她依旧灵秀、丰腴、韵味天然,斑驳的古城与静卧的铁犀,都等着你去翻阅。
茶陵,一座有意蕴的古城,值得你放慢脚步,手把茶壶,品味茗香,细细端倪。
厚重茶陵:触摸最美县委大院
5000多年前,炎帝神农氏崩葬于“茶乡之阴”,史上初有“茶陵”一地。公元前202年,项羽兵败垓下,这一年,茶陵置县。1300多年后,南宋县令刘子迈铸铁犀镇河妖,因此又称“犀城”。
入茶陵,不用急着去游山玩水,不如先去触摸一下湖南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头城。从古而今,陆路进城,只有“迎湘门”一条道。不过,现在看到的“迎湘门”是清代新扩建而成,真正的宋代石头城还在古城里端。
缓步而行,城内一条500米长古街尚保存完好,榨油、酿酒、铁铺等老作坊依稀可见。春日的细雨,让人有些恍惚。默默行走,耳边竟传来铁匠铺“叮叮当当”的打铁声,买卖的吆喝声……当年徐霞客游览完不远处的云阳山,是否也曾来此稍作歇息?
步入古城,登高望远,洣江有如飘带,汇文江、茶水,半抱茶陵城,因文江、茶水两条支流有时略带浑黄,由此形成茶陵古城“金线吊葫芦”的奇观。古城另三面城门,均有直通江边的码头,迎湘门城门一关,古城即成“万夫莫开”之势。更远处,石器时代独岭坳遗址、吴楚雄关遗址、马王城遗址、金州城遗址、茶王城遗址静卧一隅,默默地注视着一座古城的变迁。
城墙伴着洣水蜿蜒,斑驳了千年的繁华与落寞。但古城大城门外,洣水河北岸的南浦犀牛,名声大噪了几百年。公元1232年,县令刘子迈打造的这头铁犀,历经700余年不锈不斑,依旧怒目炯炯,似要随时喝退侵扰古城的洪水。因这铁犀,茶陵人对“牛”有非常特殊的感情,认为“茶陵牛”是茶陵人最好的精神代言。毛主席也曾多次称赞茶陵籍老红军:“茶陵的同志很勇敢,很会打仗,茶陵牛嘛!”
而说起毛主席与茶陵的故事,则不能不去湘东“最美县委大院”走一走。4栋两层砖木办公楼,几十年的板栗树、桂花树,枝叶散开来,贴在红砖上,相映成趣。1965年5月21日,毛泽东重上井冈山途经茶陵,夜宿县委大院常委办公楼,这是毛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唯一一次在县城小住。
触摸过沧桑的古城墙,再漫步这古朴大院,在层层叠叠的绿意之间,温暖与柔软渐次而生。
书香茶陵:追寻千年历史文明
茶陵书院曾是一道文化的奇观,有“四相文章冠两朝”之美誉。也许,茶陵的书院是文人最愿去的处所。去探一探究竟,这样一个近乎“化外”的偏僻小县,何以成为人才辈出的“进士之乡”?去读一读38所书院走出的2名状元、127名进士有着怎样的故事?
门扉洞开,书院听雨。要探书院历史,恐怕还得去茶陵历史上规模最大、影响最大的官办书院——洣江书院。这座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 (1503年)的书院,位于现在茶陵县第一中学的东南角,虽是翻修而成,却保留了古朴的本色。洣江书院历代山长都是名望之人,清末状元萧锦忠、翰林曹诒孙等都曾在此执教。
不过,三大学士的故里,却在更为偏远的小镇——秩堂。小小秩堂镇,竟有12处古迹,更是走出了李东阳、彭维新、张治3位大学士,以及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。春日午后,阳光微醺,大片大片的油菜将秩堂古镇装扮得摇曳生姿。列宁小学安静地伫立在毗塘村洲头。与这个“革命”色彩十足的名字相比,雩江书院才是它更久远的历史。这所清朝嘉庆二十一年三都公建的学堂,是茶陵县38所古代书院中唯一保存完整、且仍在办学的书院。不知这儿的小学生,是否也曾齐声诵读过明代诗人陆武的《琼林醉归图》:“金羁细马出明光,碧色罗衣锦绣香。行过玉河三百骑,少年争说李东阳。”
雩江书院不远处,明朝末年建的谭氏宗祠,重修之后,已成为散落世界各地的谭氏宗亲寻根问祖之地。宗祠面临雩水,耸立于宗族子嗣房屋怀抱之中,呈“品”字结构,内设戏台天井。2011年世界谭氏宗亲大会,近20个国家的300余人来此恳亲祭祖。即便不是谭氏后人,来此也别有一番感受。谭延闿虽浸淫官场,但钟爱美食,更是赫赫有名的祖庵家菜创始人,被称为“湘菜鼻祖”。如今,祠堂里还有家菜传人在掌厨。提前预约,你能坐在惇伦堂内,一边品尝祖庵家菜,一边听传统花鼓戏,锣钹清脆,美味天然,韵味十足。
秀美茶陵:探幽山水茶叶灵动
游过古城,览过书院,惊叹过往昔的峥嵘岁月,我们更想去看看,究竟是怎样钟灵毓秀的山水,铸就了茶陵人独有的灵性。
“好山千叠翠,流水一江清。”茶陵人好幸福,洣水绕着城,云阳山护着城。山在城边,城在山脚。
明崇祯十年(1637年)正月,51岁的徐霞客入湘第一站便爬上了云阳山,这里的雪景让他大为赞叹:“山环峰夹,竹树蒙茸,萦雾成冰,玲珑满树,如琼花瑶谷,朔风摇之,如步摇玉珮,声叶金石。”如此曼妙的描述,怎能不跟着去一览为快?
不过,季节不同,所见景致也全不一样。从城北入山门,沿山路往上。刚还在闹市的喧嚣,此刻,黛绿的青山猝不及防,满眼的绿涌进眼角心间。云阳山上有七十二峰,峰峰奇险。脚劲好,走两小时可至云阳山核心景区。此处三面环山,最高的紫微峰,山势雄伟,群峰绵亘,林木葱茏,有“紫微叠翠”之称,历来为茶陵八景之首。脚边下,还有飞瀑垂练;不远处的南岳宫掩映在一片竹林之中,就像走入了一幅画卷。山水幽林,更有峰、岩、洞、泉、瀑齐全,增添了许多仙气与灵气。
传说中,云阳山是神农得茶之地。茶圣陆羽在《茶经》里证明:“云阳山即茶山,因陵谷多生茶茗而得名。”山上还有一株古茶树,据说至少有1000年历史。这个“五一”,若去了云阳山,有探险精神的,不妨去云雾弥漫的山腰,找找这株千年古茶树。
比起秀美的风景,云阳山的“古南岳”之名更盛。山上常年祥云绕绕,钟声悠悠,香火绵绵。相传,每年农历六七月,南岳圣帝在云阳山避暑办公,因此民间有“六月七月朝云阳,八月朝衡山”的习俗。
若是爱水,沿洣水而下,东阳湖(又名洮水水库)如同镶嵌在青山间的一颗明珠。湖中大大小小岛屿近百个,两岸青山连绵,岛屿星罗棋布,湖岛交互,山水相依。泛舟湖上,仿佛风吹着青山,一同在水中飘摇。白鹤飞过,惊起一湖涟漪。乏了,可垂钓;饿了,能尝到最原生态的客家美食;若天气晴好,最好骑一自行车环湖而行。若五月来此,映山红正是烂漫的时节,风吹来,满面清香,你可肆意沉醉。
【茶陵名片】
茶陵县,地处湘赣边界、罗霄山脉西麓。隶属于株洲市,北抵长沙,南通广州,西接衡郴、东邻江西。
茶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茶命名的行政县,古因陵谷多生茶茗而称茶乡,后因炎帝神农氏崩葬于茶乡之尾而得名茶陵。炎帝神农氏在茶陵发现了茶,千年国饮,始于茶陵。
茶陵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6县之一,湘赣革命根据地重点县、模范县,是毛泽东同志亲手缔造的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——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诞生地。这里还走出了25位共和国开国将军,将军之多名列全国第九。
【谁不说咱家乡好】
千年国饮,始于茶陵
彭东明
我曾经出差外地或赴外地旅游,常常被问及“你们县为什么叫‘茶陵’?”或“茶陵有些什么好茶?”为此,我常常尴尬不已,也很心痛。茶陵是茶祖之地,却鲜为外人所知。作为茶陵人,我有责任、有义务弄清“茶陵与茶”的问题。
在此之前,我对茶叶并无研究,但当潜下心来读茶、品茶、挖掘茶文化,我才发现,茶陵的茶文化如此深厚。2007年,通过大量调研,并赴茶文化、茶产业做得好的福建等地学习考察后,我撰写了《茶陵茶叶产业发展的历史与展望》一文,并提出“千年国饮,始于茶陵”这一观点,立即引起了茶业界人士和投资商对茶陵、对茶陵茶产业的关注和兴趣。
茶陵茶产业也曾一片荣光,明清时期茶陵茶还是朝廷贡茶,上世纪80年代,茶陵也是全国100个产茶基地县。可是近年来,在品牌上、规模上,都与茶叶发源之地的名号不符。值得庆幸的是,在茶陵县委、县政府和福建投资商黄诚植的共同努力下,2011年7月,中华茶祖文化产业园正式落户茶陵。20亿投资涌入茶陵,有机茶园、现代化茶叶加工厂、茶祖文化纪念馆都开始建设。为了让更多人知茶、懂茶、爱茶,弘扬茶陵茶文化,2011年10月,县政协决定由我牵头写一本《话说茶陵茶》的书。这正合我意,我欣然领命。
写茶叶方面的书,对我来说其实是件大难事。既缺乏“茶”方面的专业知识,又缺乏资料,我几乎投入了全部的感情和热情来写作。我的生活也开始与茶密切相关。早上,喝一杯绿茶,清香提神;下午,品一壶红茶,养胃健体;晚上喝一点黑茶,去脂消食……它不仅给了我研究的动力,更给了我写作的灵感。
还记得那一段时间,我所有的双休日、节假日、晚上休息的时间全部搭上,甚至中饭后、晚饭后也没有休息,一边查阅资料,一边写作,有20多个晚上我是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度过的,忙得“不亦乐乎”。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、湖南省茶业协会会长曹文成的关心指导下,《千年国饮,始于茶陵——话说茶陵茶》按时成稿,于2012年5月下旬正式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。
如今,“千年国饮,始于茶陵”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。“亲近茶水、远离酒水,亲近茶庄、远离牌桌”也渐渐成为茶陵人的一种时尚;话茶、品茶融入了茶陵人日常生活之中。对此,我由衷地感到高兴,也为自己所做的一点“茶”工作而自豪。 (作者系茶陵县政协秘书长)据湖南日报 |